刘智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毁灭人类的大灾难马上就要发生了。他到了以后,孙姐也就更不知道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两要再一次的滚到了一起,一周的不见就要用一番激烈的风雨来诉说清楚那相思之苦。
一切等到云开雾散之后,刘智和孙姐才再一次躺倒在了床上,回味着刚才的享受。两人都是希望这样的幸福能够永远的持续下去,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此吗?可是生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大的灾难马上就要来到了,只有三天了。刘智之前听董老暗示过,没想这么多,只认为可能会发生点战争,其实不然是更大的毁灭性的灾难。这个灾难的名字就叫什么,就叫慧星撞地球。
而且这个是很大的彗星要撞上地球,一旦撞上就是死亡,包括地球本身都有可能被撞的四分五裂了。一切在没有发生前,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这里就有那几个最高的领导人,和那几位最有名的大科学家。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认为通过设定的方案一定能改变原先的轨迹,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躲过这一次的灭世之灾。
这些都是上面人费脑子的事,现在的刘智脑子都用在了学习催眠术上,在和美妇人孙姐缠绵完后。他就准备好好的学习一下了,现是孙姐的考查上次的学习情况,刘智是对答如流,这一下孙姐放心了,就开始给他讲解一下面的知识。
孙姐说道:“其实人的催眠状态也是分好几种情况的,今天我就先教你前二种,最后一种知识多点下次再教你吧!你可听好了。”
孙姐开始娓娓道来,刘智仔细的听着,原来如此:
第一阶段浅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运动支配。
第二阶段中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感知觉支配。
第三阶段深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记忆支配。
第一阶段浅度催眠状态
第一阶段催眠状态即是一种浅程度的催眠状态。——这一状态的实验结果是“观念运动”学说的基础。
“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通过暗示适当地加以诱导,观念运动就会加强,同时,也越来越容易施加暗示、出现所谓的“被暗示性的亢中进”现象。
第—期催眠状态对患有的选择性不高,一般的人都能在长则数分钟,短则—分钟内进入这一状态。
浅度的催眠现象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见到,例如人们称之为“发呆”“出神”的现象即是如此,少年儿童最多见,所以说对少年易施加催眠术,这与他们的思想单纯、情感体验肤浅有关。“发呆”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忽然被什么事物所吸引;再则是自由联想或空想所诱发。儿童“发呆”如不被惊醒而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有时容易进入睡眠。成人“发呆”到一定的时间,即使没有其它刺激原因一般都能自然觉醒。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观念运动的过程。
第—阶段催眠状态的主要要特征是运动支配。在这一时期,催眠师可支配被试的肌肉运动,也可令其产生硬直状态,巴甫洛夫谓之“强直性昏厥”,即“身体的某些部分长期保持着外部力量所造成的姿势”。
这就是说,若被施加—次暗示,则对与此相同的暗示来说,被暗示性会得到提高,若反复几次,就会出现明显的被暗示性亢中进现象。这叫做“等质性亢中进”。而被暗示姓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便可推而广之。对其它暗示也容易接受。例如,对两手合掌放在面前的人暗示说:“把手分开”手使会分开,如把这一暗示反复几次,手分开得更快,出现等质亢中进现象。手分开后接着暗示“手往上举”,尽管这是与先前不同的暗示,也会立即对阵这一暗示进行反应,轻易地把手向上举起。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让他把举起的手放下,放在膝盖上、或放在膝盖上的手石要移开等都能自由地进行。等质性亢中进加以一般化、泛化,对其它的暗示也就容易感受,这种现象叫做暗示性的“异质性亢中进”。如出现一般性的被暗示性亢中进,就已是一种明显的催眠状态了。
观念运动,就其意义说,是从觉醒到催眠的桥梁、即使在觉醒状态也能通过暗示产生观念运动,而它一旦产生,则通过暗示诱导会越来越强烈,最后引入催眠状态。一般说,观念运动一开始产生,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较浅的催眠状态。随着催眠状态的加深,观念运动更易产生,并会很快地到达完全催眠状态。
观念运动阶段有一种被称作“读心术”的实验,这种方法是将手表、钢笔等多样物品散乱地放在桌子上,用两个被试进入到观念运动阶段,来进行实验。被试A站在桌前,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被试B的手。当被试B强烈地想某一物品时,被试A的另一只手会迅速地伸手去抓起那件物品。如能达到使被试B精神统一,被试A万念俱空的境界,这种实验就不难成功。经过几次练习,不少人可以做到。这种实验决不是纯粹的读心术,而是被试B的观念表现为手的运动而为被试A所感知,先练习几次,目的是使两人达成一种观念运动的默契,这是暗示的作用,更是催眠状态中感觉过敏的作用。
第二阶段中度催眠状态
第一阶段催眠状态以后,如果进一步引向深入,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第二期催眠状态。此时,通过暗示能明显地支配感觉。只不过,若不施加任何暗示,在催眠中感觉一般是迟钝的,任何感觉器官都会变得迟钝起来。例如,此时针刺他的手背皮肤。几乎看不到他有痛苦的表情,手也没有回避性的条件反射。反之,如果暗示感觉器官发挥效力,则感觉马上便会过敏起来。这种感觉过敏的情况一出现,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了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
到了第二阶段,通常首先是触觉受支配,引起触觉迟钝。其次是味觉、嗅觉,最后听觉是、视觉受到支配。不过,也有不按这一顺序发展的情况,有人能引起幻视,但不会引起触觉异常。
听觉过敏的实验,常有这样的例子,将被试催眠后让她听机械手表的声音,在正常状态下隔3-5厘米远便听不见,而在催眠状态下在2米远的距离上也能听见。
视觉过敏的例子有,如选四张扑克牌,红桃或方块,自己看正面,让受术看看反面,示意说“这是红桃”,“这是方块”。然后认真地一张一张抽出,仍旧将牌反着交给她,叫她拿出红桃或方块,她能完全猜中。正常的感觉情况下,扑克牌反面花纹的细微区别是察觉不到的,但在催眠状态下能够看清楚。
触觉实验的例子有。让她闭着眼睛。把她未曾见过的某人名片给她,让她通过手的触觉读出来。多数都能办到。有时摸着光滑的物面也觉刺手。
在催眠状态中,这种感觉过敏现象是由于注意力已全都集中于一点所造成的。与此相反、也能通过暗示诱发感觉缺失。例如,一面抚摸他的手,一面暗示皮肤不会产生感觉,以后,用手掐或针刺、他都显出全然不知的样子:触觉、痛觉是持别容易引起的感觉缺失,不仅对皮肤,对粘膜也是如此,所以通过暗示能立刻消除咽喉部的肿痛。痛觉缺失现象也被利用于外科、牙科手术和分娩之中。对手术和分娩来说。不仅能通过催眠术使痛觉缺失,且能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这点意义是很重大的。催眠助产
产妇对生产的恐惧和过度紧张,是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生产的时间延长,并加重了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对疼痛的预期,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这种疼痛的感觉上,使这种感觉更加敏锐。如能消除这种恐惧,教会产妇适当的放松和控制局部肌肉运动的方法,则可以大大加快生产过程,减轻疼痛感。由于在中度催眠状态中,人的易暗示性会显著提高,感知觉会发生一些奇异的变化,将催眠应用到辅助生产上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之一是当前国外一些医院采用的分娩时缓和阵痛的方法——“和感”技术,其本质是催眠。由于产妇催眠的易感性较平常人高,很容易接受暗示,让产妇进行深呼吸,经过放松诱导,即可很快进入催眠状态,这时,医生给予适当的暗示就能产生很好的催眠暗示效果,由此缓和阵痛。
方法之二是“无痛分娩”。在产妇生产前指导她做放松训练,给她做几次催眠,提高其易感性,或施加必要的后催眠暗示指令。这样,分娩时,可使她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在这状态中暗示其身体放松,想象子宫的颈张开、律动、收缩,通过产道将婴儿慢慢地挤出来,暗示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感到紧张,更不会感到疼痛。由于中度催眠状态中的高暗示性,使产妇可以更随意地控制局部肌肉的运动,诱发痛觉缺失,使生产的过程更为顺畅,并可有效减轻甚至于消除痛疼感。
在国外,刚开始采用这种技术时,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但1989至1990两年时间里,英国的高尔.莫撒博士为150名妇女做催眠助产,结果显示,采用这一技术可使分娩的时间缩减一半,初产妇女的分娩时间由平均10小时减到5小时。
中等催眠状态下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引起错觉和幻觉。“幻觉”完全是想象的产物,“错觉”是感觉和想象的混合物。催眠状态能够使视、听、味、嗅、肤等感觉产生错觉或幻觉。暗示说“我听见了飞机声,请休注意听。”如能听见。则是一种幻听。
对闭着眼睛的被试说:“蓝色的大海,海鸥在飞翔,海浪声声。”如能看见海和海鸥则是一种幻视。这时的幻视近似做梦,但比萝更清晰。如再能听见海浪声、则就形成复合幻觉。如果给他一根木棍和白纸说:“请用这笔写你的名字。”这种把木棍当笔的现象是一种错觉,而在白纸上并没有写出自己名字看成写了的现象,则是一种幻视。
对温度的错觉试验是,暗示说:“天寒地冻自己光着双脚、站在冰冷的雪地上、真冷啊。”一会儿,他就会面色发表、全身寒战。然后又暗示‘太阳出来了。冰雪消融。太阳光非常温暖地照在身上,你身上越来越暖和。”。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即出现面色转红,寒战消失。如再在其手背—亡放一硬币说;“手背上的东西是一枚烧红的硬币,很烫了,受不啦”。他会忙不叠地将硬币丢开。这过程中甚至能看见手背皮肤发红。有的还能起小水泡。
把水说成酒给他喝下去,这是错味。或将没有气味的木片当成檀香木、或随便说一种气味问其闻到没有,如能闻到,则就是幻嗅。
被试不仅会产生错觉和幻觉,而且能产生与此相应的身体上的变化。有人把水当酒喝脸上会发红。并出现醉样、把水当柠檬苏打水喝。唾液分泌会显著增多。
没有的东西感到有。这是一种幻觉,被称为“正幻觉”。相反,有的东西感到没有、也是一种幻觉,被称之为“消极的幻觉”或“负幻觉”,这种消极幻觉只能在较深层的催眠状态下才能诱发出来,而且以小学生多见。
第二阶段催眠状态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个性的变换。情感、意志也能支配。催眠状态中,被试几乎没有自发性的精神活动,而处在一种被动的、容易接受他人暗示的精神状态,故自身的意志作用明显减退。意志活动的减退这一点应该说最能体现催眠的特征,意志活动的减退因人而异,这与个人平时的个性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催眠程度的深浅并不很一致。例如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容易被电影情节吸引而跟着喜怒哀乐,而有的人对此则是淡然处之。对上述两类人。前者就很容易被催眠。
一个人的个性组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他的遗传和成长的环境所决定。对于一个多年形成的个性,想通过催眠加以全部改变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个性变换主要是指代表个性的某方面发生变换。如趣味、嗜好、癖性、爱情、厌恶、尊敬、轻蔑等等个性的组成是很深蒂固的。我们所要改变的仅是与他所患病症有密切关系的一、二个组成部分,应该明确,这不是人人都就能办得到,尽管在催眠状态中可以通过暗示得以改变,但觉醒后多半仍会恢复原来的个性。如果要在觉醒后继续保持效果,一方面要多做几次,一方面就不能*简单的暗示来完成,而主要是*催眠分析,以消除其产生不良个性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就可矫正对食物的好恶。戒烟、戒酒,改变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
催眠暗示在这状态中还表现为能增进或减退各种欲望。抑制饥、渴等感觉以减退吃、喝的欲望,或施加增进食欲的暗示都是很容易的。同时,其效果也能在觉醒后继续保持。特别是当伴随有感情兴奋等心理因素时,效果更明显。性欲也能通过催眠状态中用暗示加以促进或抑制,这可被用于性治疗。
真没想到,这把人催眠入梦了,还会有这么三层次的划分,这知识的学习真得是无穷尽啊!刘智感叹道,人类的学习往往是这样的,无知的人无所畏惧,因为他无知,所以他什么都不怕。往往是知道点的就开始害怕了,就如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多了,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什么是不危险的事情。学得多了,自然是危险的事情不会去做了。
可学习就像是一个大圆圈一样,你所知道的知识越多,那么你的这个知识的圆就越大,越能接触到更多的不会的知识。所以,往往是越有学问的人越是谦虚,那些个半斤八两的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现在刘智学习的人类催眠术就是这样样子在发展。才开始,刘智看着那孙姐来做,觉得很是简单,自己肯定一学就会,这就相当于才开始的无知者无畏了。后来,学到了入门的知识,就觉得也没什么吗?除了才开始觉得麻烦外,这催眠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现在,随着他学到的催眠的知识越来越多,才明白自己不会的东西太多了。这催眠术不是一个半吊子学员能用的,只能继续努力学习,才能会有更大的收获,才能达到可以运用治疗病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