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是一个很奇特的文本。最初看时,语言平庸,想象力没有特色,看不出作者的叙事意图,主题模糊,人物形象颇有不堪之处。
和玄幻仙侠的排头兵《缥缈之旅》相比,除了没有那么yy之外,实在看不出进步,一直在纳闷为什么网络上好评如潮?但转念想想,玄幻仙侠小说发展到《佛本是道》的这六年时间,读者的审美趣味不可能没有提升。于是,耐着性子读到一百章往后,作者叙事的大气魄大意图渐渐展开,始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这是一个没有凤头,却有猪肚、豹尾的文本。
小说写了当代青年周青因缘际会,成为炼器宗掌门,修炼着最低级的道法,但善使阴谋诡计在各大势力之间混水摸鱼,且为人心狠手辣,便得到很多机缘提升了自己的实力,最后竟然成为唯一一个以力证道、后天成圣的圣人,也是鸿蒙开辟以来第七个圣人。从我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贯的仙侠小说中的“完人”,他不帅,开始也没有大的抱负,只有不择手段提升自己的实力的行径,倒是颇有小人的风范。这一形象是对当代社会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下,人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道德价值体系开始动摇的现象的折射。
值得欣慰的是,周青的价值观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特别是在实力巩固之后,他就已经基本摆脱了以前不择手段的形象。但即使在成圣之后,也保留了许多凡人的特征,如阿谀等。这一形象,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突破,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的个体或集体,要想在当下的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初期一定要不择手段吗?一定会有一段不甚光彩的发家史吗?这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社会公平机制的质疑。社会给予弱势群体的机遇太少,必然会引发道德体系的土崩瓦解和其他的社会问题。这也许就是当下提出“和谐”这一概念的意义,给弱势群体更多关注,维护中国数千年来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稳定。
呵呵,我扯远了,应并非作者本意,只想说明作者小说中的时代印记。
在周青的成长过程中,小说记录了一量劫56亿年的因果前古时代巫、妖之间的因果,上次封神阐、截之间的因果,封神之后佛、道之间的因果,修罗与蜀山之间的因果,500年杀劫全都系于周清与他的天道门一身。最后一战,一切归于虚无,因果了断,圣人重开洪荒,定地、水、火、风,演化生灵,教化万物,开始下一个56亿年的一量劫。这种叙事的气魄,可谓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作者显然对中国的古典仙侠神魔小说和远古神话、道家文化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并从中吸取营养,编织成自己的故事经络和思想体系,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人物形象,《封神演义》《西游记》《平妖传》《蜀山剑侠传》《山海经》、老庄道学等都是他的养料,譬如鲸蛟、蛤蟆、轩辕法王等众多带有神话色彩的形象都从《山海经》和庄子《逍遥游》中化出。
因小说写作建立在作者较为系统性的研究之上,因此显得体系繁复而不紊乱,想象力恢宏但不无稽,所以小说看到后来颇有高屋建瓴之感。和《缥缈之旅》比,它创造的体系更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更加完整和严谨。这大概也是它比其他仙侠玄幻小说的优胜之处。
主要的不足是小说的文笔一般,特别是前一百回,人物形象和语言有时让人觉得乏味。之后有所改善。想象力的拓展和体系的完善弥补了文笔的不足。小说的整体结构还有待调整,可以删去一些多余的枝蔓,使情节更加紧凑,体系更加严谨。前一百回有必要精简,使故事较早进入轨道。
按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标准,我对这部小说打分如下:
1:文本价值。0.7分。文笔很一般,但建立古典仙侠神魔小说和远古神话、道家文化之上的想象力好。
2:记录价值。0.8分。对中国传统神魔小说和道家文化的借鉴和梳理。
3:边际学术价值。0.9分。整理出了一个更为庞大而完整的体系。
4:娱乐价值。0.7分。前一百回有点煞风景,后面比较不错。娱乐价值来自于想象力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