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札记11:三十三章假如洪易退了五步
孔夫子同志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博弈论曾经看过著名的“囚徒困境”:合作或背叛,一个人策略的优劣取决于对方的策略。而解决这个困境的最优解法是“一报还一报”: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这是一个游客贴里,游客和缘茶之好道友的话,我直接粘过来。因为博弈论的结论和孔丘的原话,实在用不着再去修饰了,真理就是这么简洁。我这里结合三十三章再发表一点而已。这两章情节算小高-潮,但过程内容本身并不复杂,以论述为主。
我们按照逻辑递进的思路来看看,好人是如何无法选择的,看看要不要复仇?
第一:洪易不放她,但只打残,名曰教训一下,给她个悔改的机会,可否?
答曰:万万不可。
因为打死也就罢了,要是只打残,她那本来就塞满的怨气,只会更加滔天。这里我要再一次提出小人逻辑这个概念,因为她不会觉得她要杀人家而人家只是打残她是留情,她的逻辑是:
1、你一个剑人生的剑种,也敢反抗我,还把我打残,我必杀你!
2、我纵横多年,还没吃过这么大亏,我定要十倍奉还你!
洪易的结局是:死。
第二:洪易退一步,放过曾妈子,并且帮她疗伤,可否?
答曰:万万不可。
因为曾妈子的善念已经消失殆尽,脑子里填满了怨念。你在一块岩石里,播不下善的种子,土壤不存在,白费力。可以负责任的说,她的逻辑是:
1、你放过我,不是因为你对我好,而是你有阴谋。因为我就不会放过别人。
2、你放过我,肯定有更大阴谋,你不可能原谅我的。因为我就不会原谅别人。
所以,你放了她,帮她疗伤,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你挂掉了,然后曾妈子会指着你的尸体,教导她的后代:看到了吧,心软就是这样死的。
洪易的结局是:死。
第三:洪易再退一步,不仅放过她,而且还向赵夫人示好,可否?
答曰:万万不可。
因为赵夫人曾妈子与洪易之间,存在一种非善意的对立,甚至有可能是仇恨。
这种恶意和对立,是赵曾对洪易的,而非洪易对赵曾的。即使洪易向她们示好,整体情形并无变化。因为这不意味着赵曾对洪易的恶意就消失了。
如果赵曾对洪易并无信任,(实际上她们这种人对自己的儿子都不可能百分百信任),而且依照她们的逻辑,她们一定会时刻提防洪易报复,因为她们就认为洪易的报复是天经地义,如果不报,她们会觉得匪夷所思,只要洪易不是弱智,这仇就得报。所以,洪易的伤残死亡就是迟早的事。
洪易的结局仍是:死。
第四:洪易再再退一步,亲自向赵夫人表示臣服,做她的奴才。可否?
答曰:万万不可。
老妈子作为赵夫人的奴才,但如果我说假如大局需要,赵夫人会毫不犹豫的牺牲老妈子,你们信吗?肯定信!历史上这种事太多了。
好,那么请问,既然多年的老妈子都能牺牲,一个变了节的洪易,算个屁,还是算个毛?抑或算个屁毛。说白了就是,当人与人之间是两种思维逻辑时,是恒久不通的。用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根本不通。
所以洪易的结局仍然是:死。
第五:洪易再再再退一步,在赵夫人和曾妈子面前当场自尽,可否?
答曰:万万不可。
因为赵夫人不会让你死在她面前,她要担责任的,她会阻止你,然后把你交给洪玄机处理,并且表示你是故意在要挟她,恐吓她。
或者洪玄机对你如此行径,表示不屑和愤怒,不仅你的母亲不能入籍,连你也要抛弃,这种弱者加笨蛋,洪玄机肯定不屑。那么你的母亲就死不瞑目了。
或者即使你死掉了,赵夫人还要把你的坟墓葬到一个很恶的风水地,因为为了完全起见,她会让你死了都不能翻身,这样她心里才会安心放心。
所以洪易的结局,仍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诸位,请看,你退一步是死,退一万步,仍然是个死。在有些人面前,你除了死没有别的选择。以德报怨的结局除了死,就是辱自己,辱父母,辱妻子,辱造物。
正是因为以德报怨的存在,所以才有恶人横行,小人当道,这是社会道德败坏的关键原因。试想,如果规则立定以后,第一个破坏规则的人立马被全体人员群起而攻致死。那么谁还敢破坏法律?谁还敢偷税漏税?谁还敢在公车上*抢检?谁还敢飙车欺实马?谁还敢往奶粉里加三露?
呜呼,以牙还牙,善莫大焉!
ps:此处言论,只针对曾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