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山中古寺夜来客,火旁雪狐正读书
行文之道,入画为宜。这个画,不是简简单单的铺在桌面上的一张纸,而应该是一组生动的镜头,能将精气神都孕育在一幅幅场景之中。要活灵活现的表达这样一个立体的空间场景,二维平面图画就已经很难了,何况是用更为抽象的文字来写出的文章。然而,就道。
经商的到处走南闯北,见识广博,熟知各处风土人情,必然会给人以博学多才的形象。加之商人身份低,胡人身份更低,稍微一通经史子集就大大超过华人的预期,和现在美国人只要会说“你好”、“谢谢”,我们就把他们当成中国通是一个道理。
经商的学问恐怕还有虚假,但是布道的可是项技术活,要拿出真功夫的。毕竟这是文化上的交流的大事。在中国布道的最有成就的当然是佛教,那些不远万里而来的僧人当然“许多都是颖悟绝伦、博学多才者。例如安世高:“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雲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脉,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鸣呼,闻声知心。”昙柯迦罗:“读书一览,皆文义通畅。善学四围陀论,风雲星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自言天下文理,毕己心腹。”康僧会:“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辩於枢机,颇属文翰。”。(还是摘自上面那篇文章)
以上这就给人造成了胡人乃至狐狸爱读书的形象。
然而传说中狐狸为博学多识的形象者都是能够化形的狐狸,能够口吐人言。而本章则不同,本章展现的是狐狸希望小学早期教育。这个希望小学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没有电灯,只有一团篝火,估计是既用来取暖,又用来照明的,条件可谓艰苦。关键是它们还没有老师。
然而这一切都不妨碍它们奋发自学,拿着一本书就开始看了起来。这些狐狸年龄还小,神通不足,喉头横骨没有炼化,但即使如此,还是不妨碍它们牙牙学语的模仿人类的声音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读书能够改变他们禽兽的命运,才能进化成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有人打猎就要躲起来搬家。
这些都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希望小学?农村学生?无论神机是否有这个用心,我觉得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一点。有人有狐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奋发学习,还有时间有闲钱上网看小说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更为努力一些呢?(当然了,像神机的书还是应该尽力订阅的。(*^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