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札记15:四十二章以假作真论道谈玄,顺天还是逆天?
ps:现在看阳神,看故事,也看道理,看人物,也看自我。有时候拿出其中的一个点,大家交流讨论,就当思维游戏,即使是网络小说,能“得”一点,也就得一点不是?爽要爽,咱也爽的有深度;咱不装b骂人家小白,咱只要自己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内涵的超级小白,进化小白,ss级别的小白。
先提两个个问题:
1、将红颜视作骷髅,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2、男人被女人诱惑的根源何在?
第一:观想的本质及最高境界
洪易初受苏沐迷惑之时,念头中立刻观想出其遍体生蛆虫,蚊蝇弥补,皮肉腐烂的景象。但眼前的苏沐明明就是一个艳绝京城,冰肌玉肤,让人忍不住要上前轻薄蹂躏的女人。红颜和骷髅,哪个才是苏沐?当你观想之后,再回头来看苏沐,让她脱了衣服,搔首弄姿,你还能不能看到骷髅?或者说你的身体答不答应?
还有以后洪易再遇到类似情景,是不是还需要再次观想才能抵挡。传统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类似:“即使连面如枯井的叉叉也不禁微微动容”的句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入定多年的老僧,也会被某种东西所撼动。
观想的本质就是以假作真。但又是以真胜假。以本章为例:
眼前的苏沐就是苏沐,跟骷髅不沾边。但苏沐总有变成骷髅遍体蛆虫的那一天,故骷髅是苏沐将来的某个时段的状态,而且那个时段比这个红颜的时段要长久很多很多。观想以其最终面目覆盖当下面目,以最终状态覆盖临时状态。以当下来讲,是以假作真,以最终来讲,是以真胜假。
但不能说你看到骷髅就是看透了本质,骷髅是苏沐,艳女也是苏沐,你只看到骷髅仍是虚假狭隘,强以假做真。看到骷髅不动心是高手,看到红颜不动心才是得道。
但假如你每次遇到诱惑都需要观想才能脱身,那说明你的观想仍是假的,虚弱的。说明你仍然依靠“彼”压制“此”才能定住自己,你依靠的仍然是功法外力,不是本心之道。不是观想的究竟境界。凭借仍是工具,而非自我。
那些“也不禁微微动容”的老僧,全是半吊子修行。观想到最高境界,就是看红颜就是红颜,看骷髅就是骷髅,看红颜也是骷髅,看骷髅也是红颜,骷髅红颜本无差别,看一条虫也是红颜,看万物皆是红颜,看万物皆是骷髅。
所以,苏沐是真,骷髅也是真,红颜骷髅都是苏沐,只不过被洪易强自分别。
第二:从对待女人诱惑的方式看修行思路的分歧。
如果存在一个梦的世界,那么在那个梦世界里的人看来,我们的一生都是一个梦。庄周梦蝶的寓言,才让中国古代先贤的想象力和浪漫精神显得不是那么贫乏无味。庄子者,千古奇人也。
洪易清醒时,众公子仍在迷惑。可以说众公子仍在“梦中”。那么众公子和洪易,以及我们这些男性,为何会被女性所迷惑?不要告诉我还有哥们从未被迷惑,那你太牛了,释迦牟尼转世,太上忘情投生。我要拜你了。
我们举个具体例子:你看到了一个美女,然后被迷住了。你可曾思索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时刻,你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觉得一个婴儿面对芙蓉姐姐和林青霞,他会否顾此失彼分别对待?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证明婴儿对美和丑是有区分的。简单点说,自己有孩子的,你对他做狰狞鬼脸,和对他微笑,他的反应不同。这说明对美丑之分,生来即有。
但问题就来了:
1、既然谈到“区分”,那就必然涉及一个参照,一个标准。美丑的标准是什么?
2、如果说有一个参照标准,那么为何成年人之间审美结果差异如此之大?
好,我认为是这样的:
1、这个参照标准的确存在,那是一个“人之共性”的理想模板。这个模板永远被逼近,被仿照,却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到达。类似上帝和神,或者类似真理。你整天在谈真理,在说这个是真理那个是真理,但总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你永远搞不清,看不到,但你永远会认为真理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道理,你一看就觉得显然不是真理,心生厌恶反感。有的你觉得很有道理,会认为他是真理。但你知道他不完美,不究竟。
美女也一样,你心中好像一直就知道什么样的才叫美女,但你没见过完美的模板。现实中,你觉得靠近那个“先天标准”的,你叫他美女,离的远的,就是丑女。
至于后天的审美差别,是因为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经验,对那个“真理”进行了涂抹和扭曲,导致了千差万别。佛家也说,人的本心都是干净的,只不过来到了尘世,就是落下了灰尘泥土,变得污浊了。
所以,当你看到美女被迷惑,不要害怕,那是你正在向“真理”致敬。
但是,如果把这里的“真理”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表达,我们就可以得到修行思路的分歧之根源。所谓真理,就是“天”,就是原本就存在的,设定好的,都得遵守的东西。
回过头来,如果你见到美女,就上,放纵发泄自己心中的欲望和被吸引的能量,满足自己、服从“真理”,服从“天”。特别是当你还有这个实力去这样做的时候,那是什么?大家想必也想到了,那就是魔道!
而洪易这等观想,就是要定住自我,挣脱“天”和“真理”的征服。此为正道!
呵呵,看出来了吧:魔道是顺天,正道才是逆天!
呼呼
你被女人诱惑迷住了吗?很好!你正在服从真理,服从上天!
你定住自己心念不动了吗?很好!你正在逆天成功,你是逆天之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