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阳神,浅谈智慧、本性,及洪易之易经】
注:有点长,占两楼,莫急着坐沙发;
有空就看,没空进来了就支持下阳神中,君子四德,正直、勇气、仁爱、智慧。
这里,只谈智慧。
智慧,不同于聪明,与聪明表述的是不同的层次或层面。
我们现在分几个步骤来说明
一、六根六识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对应于六根,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前五根,是人的感知器官,其感知能力则是六识前五识。
六根之意根,是人的思维器官,我们不妨就将之当作是大脑,其能力是意识,能力大小,则表现为聪明愚笨。
二、潜意识
潜意识,在西方是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的。
如果说,六识之意识是“显意识”,可由人们感知并控制的话,在显意识背后,还有更深层、更神秘的潜意识。
据说,有个冰山理论,显意识如果是海面上的冰山的话,潜意识则是海面下的冰山,人的能力,绝大多数未显露出来,如冰山一角。
如果说显意识是左脑意识的话,潜意识可被称为右脑意识、宇宙意识、祖先意识。潜意识潜藏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和宇宙法则。
显意识控制人们的活动,而潜意识则是在显意识受到抑制后才活跃(如梦),在清醒情况下则在背后不为人知地控制人的一切,如人们的情绪,如下意识的行动、语言等等。
显意识的思维方式是符合逻辑的理性思维,潜意识的思维方式,则是感性思维、形象思维。
思维的外壳是语言,显意识使用的是我们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则是使用意象语言(如隐喻、象征、谐音等)。
其实,在佛教中,将“心”分为八识,除了前六识外,尚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后两识与潜意识相对应。
三、我所理解的智慧
人心,核心是“本心”、“本性”、“真如”,外面则被包裹了好多层,被包裹层数越多,则人心越是闇昧,能力越差。
对多维宇宙(好像科学已可以论证有11维宇宙),人们的感知能力与能破开包裹了本心的束缚层相关,每破开一层,对宇宙的感知能力则增加一维。
也就是说,我们距离“本心”越近,则能力(感知能力、实践能力)则越强。常规的思维能力,决定聪明或愚笨,而能突破常规对心灵的束缚的,才是智慧!
举一个例子,一个生物只能在一维空间活动,假设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并着的迷宫图,则此生物如果不聪明,甚至可能永远出不来,如果聪明,则可能较快地绕出来。
但这个迷宫,其实就是在两维平面空间的一条带分叉的绕弯的线,对于一个能感知两维空间的生物来说,他不会顺着迷宫图的线路行走,而是不受线路束缚,从入口直接到出口。
这个例子,绕不出来的,是愚笨,绕得出来的,是聪明,而不受一维线路束缚的,则是智慧。
关于智慧,还有个特性,就是有智慧的人,无法用没智慧的人的语言,来直接地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东西,只能用各种比喻来形容。
这就好像,你无法跟一个天生盲人来描述你对色彩的感知。
在佛、道的修行上,这被称为“语言断道”,或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比如,所有佛经都是为世人讲佛理佛法、让人明心见性的,佛理佛法本身,可以说很简单,但是却超越我们常人对世界的感知,无法用任何人类语言来表述,所以,所有佛经,都是在讲佛法,但都不是佛法。
《楞严经》中有一个比喻: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这意思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说那是月,但你如果不是顺着手指看向月亮,而是只看到手指,以为这就是月亮,那么,你不但没见到月亮,甚至连什么是手指都弄不清了。
此比喻中的“月”,可以说是人的本心。而佛经,就好比指月的手指,是认识本心的法门。
四、一个六祖慧能的故事及禅宗打机锋
六祖慧能当初当樵夫时,闻人读《金刚经》而有所悟,之后北上求法,在崭州黄梅县东禅寺禅宗五祖弘忍那里,密受衣法,南下弘禅,在回家路上的韶州曹侯村,遇到有个名叫刘志略的读书人,很器重他(当时六祖尚未剃度),在家里招待他。
其实,到目前为止,六祖也只是由五祖讲解了一部《金刚经》,其他佛经好像并未学过。
刘志略有个姑姑是比丘尼无尽藏,常读《大涅盘经》,六祖常与无尽藏讲解经义。一次无尽藏问六祖佛经上的生字,六祖说:我不识字,你只管问经义。
无尽藏诧异:字都不认,怎知经义?
六祖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这个故事可以这么看待,六祖其实比我们能感知、理解更多维数的宇宙;佛经可以认为是用三维空间的语言来比喻多维空间的,对于早已了悟多维空间的六祖来说,尽管不认字,但只要你读任意佛经中的任意一段,他立即就能明白,这段佛经是以什么角度、什么方式来形容多维空间的,他自然就能为我们来讲解这段佛经的真意。
对佛教有所了解的人,当知道禅宗的打机锋,就是两人说些莫名其妙的话,然后一人被问倒卡住,或者突然大悟。
佛教修行中,有个层次,到了这个层次后,会出现所谓“辩才无碍”,就是,你跟他辩论,绝对辩不过他!
辩论,一般来说就是绕圈子、设套子,或者挑出对方毛病。对于“辩才无碍”的人来说,你再绕圈子,在他眼里,就好象是在三维空间里,看两维平面上的迷宫图,如果他比你智慧高,你是绝对难不住他的,他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问题,一句话就能将你卡死。当然,如果他要点化你,而你的机缘也到了,他一句话就能点破你的心结,让你豁然开朗。
打机锋,智慧高的人,一问一答,时刻把握着智慧低者的脉搏,但在我们这些愚昧者眼里,不免会听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五、人人如龙
刚才说了,人有的愚笨、有的聪明、有的智慧。但最核心的本性,都是强大无比,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有的人的本性被遮掩的严密些,有的被遮掩的少些,有的则破开了遮掩本性的东西。
几乎所有圣贤,都认为人的本性是平等的!
佛说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
五祖弘忍在为六祖慧能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大悟,当时曾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天帝青年时代,跟师学伦理学及心学期间,在给朋友信中,也表述过类似观点:
“无如小人太多,世上经营,遂以多数为标准。而牺牲君子之一部分以从之,此小人累君子也。然小人者,可悯者也。”
“君子如但顾自己,则可离群索居,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
“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圣域。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如今,洪易要著《易经》,什么原因?再次看看洪易的宣言!
“易愿天下每一人,都是真龙!易愿天下人,都如君子一般!易愿天下每一人,都自强不息!今日祭上天,易愿作一经文,替诸子百圣立言,为群经之首。”
“诚然,这部经文,非易一人能做。总有一天,易会召集天下儒者,天下的大贤,天下的贤良,齐聚一堂,汇集天下的典籍。道、兵、法、儒......共同把这部经书著出。仅此而此,绝不会学大乾杨家收集天下典籍,藏于书库,篡改武经,删减道经。以愚天下人。”
“天道在上,当知易心!易愿天下,读过此经后,人人如龙,人人自强不息!易心若有杂念,贪天道利之功,人神共诛!鬼仙共弃!天的灭之!”
人有愚笨智慧,本性则同,不过蒙尘而已,洪易的《易经》,不仅要囊括天道人道,还包括教导人们拂去本性上的尘埃,让人见性生慧,使得人人如龙,人人皆君子!
by海底涝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