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空事件”来看彼岸之道和君子之道的关系
众位书友对于本书中洪易的君子之道和修真过程中各种行为的争论由来已久,本人也对这两个问题深感迷惑。今日见到众位书友对“杀空事件”的各种评论,方才捋出一些头绪。现将我之观点叙述如下,希望能给梦入神机和各位朋友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
本书中修真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彼岸之道。
1、
什么是彼岸之道、
本书中描绘的超越一元的彼岸之道就是超脱自然规律束缚,超脱天道法则控制的道外之道。追求彼岸之道的过程实际上是逆天的过程。
2、
在追求彼岸之道的道路上本没有善恶之分。
要超越天道法则,至少要先了解天道法则。那么本书中修真者在真正超越一元到达彼岸之前,所经历的一到九次雷劫的过程,都应该是了解天道法则的过程。
道德经有云:“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所公认,上天之道并无感情可言。
善和恶是基于人道在世俗中形成的伦理道德的观念。所以,用善和恶来评价追求彼岸之道过程中的行为,显然不合适。
修真者中的正邪之分和善恶之分,不过是以世俗观念区分的结果,也是各种修真者站在自己立场上对不同修炼方式者的称呼。
从追求彼岸之道本身来看并没有善恶之别。正所谓万流归宗,在传统的神话故事中,自古邪魔外道成就大道的也不占少数。
3、
在追求彼岸之道的道路上只重结果。
这一点很好理解,修真者只有超脱了一元,达到彼岸才能与宇宙同寿,超脱生死。如果不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死亡都将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刚达到夜游的初学者还是达到造物主的传说人物都没有区别。
二、
君子之道和彼岸之道的关系。
1、
君子之道不是彼岸之道。
洪易秉承的君子之道起源于中古诸子,其文章引动百圣齐鸣,获称亚圣。此君子之道其作用有三:其一为修身养性;其二为教化世人;其三为求正天道。显而易见君子之道不是超越了天道法则的彼岸之道。
2、
只凭君子之道不能成就彼岸之道。
上古圣皇和中古诸子中并没有人真正超脱一元,实现超脱彼岸。大能力者最后也只是化为了中千世界而已。可见仅仅凭借君子之道不能真正超脱一元,修成彼岸之道。君子之道是为求证天道而生,要实现超越天道的彼岸之道,也就必然要在最后时刻超越君子之道。
3、
洪易在追求彼岸之道的道路上也不是仅仅依靠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洪易求证天道,追求彼岸的路径之一,但是绝不是唯一。洪易在追求彼岸之道的道路上已经吸取了众多派别的精华,虽然说万流归宗,但是洪易现在的道法基础已然不是纯粹的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对于洪易来说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洪易追求的“自强不息,人人如龙。”一方面是洪易“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洪易获得大能力之后才能实现的精神目标。
三、“杀空事件”的根本性质。
1、
不应该定义为正邪之战。
首先,前文已经说过,正邪之分只是按照世俗观念给予修真者的划分。单纯对于追求彼岸之道的过程,并无正邪、善恶之别。
其次,所谓的正道也干邪恶之事。书中提到,深渊中的九十九个门派制订了等级森严的严苛法规。他们豢养了很多奴隶,只要他们中有人修来到武圣,就会被毫不留情的灭杀。这种行为就比“空”高尚吗?作为大千世界的统治者,杨盘为了以大治天下来追求彼岸之道,闭塞天下民智,这不也是邪道作为?
所以,这场“杀空事件”不能以正邪之战定义。
2、“杀空事件”只是各方追求彼岸之道的需要。
前文所述,追求彼岸之道是逆天的过程,并无善恶之分,首重结果。在这个凶险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力量争夺资源本就无可厚非。书中的各方势力,包括洪易在内也都是如此做的。天道便是冷酷无情,在追求超脱天道的道路上哪里有什么仁义好讲?
3、既然已经结怨,又怎么能放仇敌离去。
追求彼岸之道不分善恶,却重因果。洪易来到深渊出手抢夺“空”的宝物之时,尚不知道“空”还活着。但是,当“空”醒来以后,这个因果已然种下。如果放“空”离去,他日必遭此因果报应。既然如此,那还有其他话好讲,必然杀之而后快。
以上均是一家之言,并无干扰作者创作意图之意,若有不足之处,望众位海涵。
by:岂曰天道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