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年即将到来之际,百姓黎民早已欢欢喜喜的涌上街头采办年货。
可熟悉帝国情势的各方高官们,均已嗅到了那一缕来自南国的不安气息!
帝国大本营三次召贯日军团总统领郑元举回京叙职,郑元举皆称病不至,监国太子终于亲自传下旨意,宣郑元举进京加授他一级上将衔,并跟随着旨意同时派出了两名御医赶至广州,督促郑元举务必上京。
明眼人都知道,事到如今,已再无转圜余地,两边都没有台阶可下了,太子金口玉言,断无更改之理,郑元举亦是当年平定暹罗之乱的悍将,号称“丛林之虎”,这十年来割据两广已成事实,朝廷对他也一向是睁只眼闭只眼,如今也不知太子怎么了,一个劲对郑元举这只老虎耍狠,真要把这根弦拉断了,弄的战火四起,那可不是玩的。
说来也巧,郑元举不肯进京,安西大都护彭拓却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年前回到了京城,龙羿满腹狐疑的召见了他。
“臣云麾将军、西宁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一级上将彭拓参见太子殿下!”
“上将军鞍马劳顿,一路辛苦了!”
龙羿哈哈大笑,上前拉住彭拓的手,仔细打量着这位他闻名已久的帝国名将,彭拓的面容没有龙羿原先想象的那样威武粗旷,反倒更像个学院出来的书生,只有双手上的厚厚老茧,时刻提醒着龙羿,他就是那个杀人无数、自身也是技击高手的军方枭雄。
龙羿言语亲切的道:“上将军可知道,孤还曾经作过你的部下呢?”
看彭拓神色有些意外,龙羿笑道:“八年前,孤是上将军麾下静塞军中的上校团长,也曾担任过哈密右卫驻守副将,不过时间不长,无缘与将军会面,重熙十三年末,孤便离开西北,去了漠北战场!”
彭拓低头道:“惭愧!个中因由臣竟是丝毫不知,殿下能在西北任职,是臣等全体西北军人的荣幸!”
说到大西北,两个军人便觉得彼此的距离顿时拉进了不少。
龙羿笑问道:“上将军这些年,能够在呼兰人面前一直保有主动,确实不易,有什么秘诀吗?”
彭拓见他以半开玩笑的语气问话,姿态也自然起来,笑答云:“无他耳!以攻对攻!以快制快!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呼兰人骁勇善战,我军亦不多让,惟有敌军马快,我军稍有不如,臣以火枪手、陌刀手等步军为正军主力,缓缓进军,腾出马匹来,让骑兵们每人三马,做为机动部队,在西域每占一城,必广布营垒大炮,我军攻势看似迟缓,得寸永为帝国之寸,得尺则永为帝国之尺,绕是呼兰人在西北战场上拥有三十万铁骑,亦奈何我军不得!”
龙羿不住颔首道:“都道上将军万骑踏平天山南路乃是爱用险着之人,谁料统军方略竟是如此稳重沉着,可孤还是想问问,上将军心中克敌制胜利的法宝为何?”
彭拓沉默了片刻,猛然抬头道:“臣观用兵之道,唯快不破!一个小小的快字,并不单指行军神速,更是指出其不意,一旦出击,便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敌人的行踪,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过,西北战场乃是敌我两军的主战场,双方军队数量过于密集,无法实现一举摧毁敌军主力的首要目标,为形势所迫,故臣不得不采用稳步推进的堡垒战法!”
龙羿若有所思道:“你说的对!看来欲想打破这僵持数十年的局面,必须要在西北战场之外想办法了!”他沉吟道:“依上将军看来,漠北战场能作为一个突破口吗?”
彭拓微一皱眉,道:“若是帝国增加兵力,取得漠北战场局部优势,逼迫呼兰人在西域的主力部分北移,臣当为殿下攻克迪化(今乌鲁木齐),扫清伊梨(今伊宁)以东、魔鬼城以南的北元势力!”
龙羿兴奋的一击掌道:“若能如此,大半个天山北路即入我手,加之现有的天山南路,你这个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方能名符其实啊!”
两人谈的投机,不觉到了午膳时分,女官内侍们几次来请用膳,皆被龙羿赶了出去,热心进取的少年储君不禁让彭拓的血也随之沸腾起来。他生平第一次连篇累牍、高谈阔论的为这位出自军中的太子讲解汉元各处战场上的敌我优劣、历年来的治军心得,龙羿虽然也曾在这些战场上作过战,可一则时日太短,二则他当年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级军官,虽然胸中藏有无数军国方略,可要谈到对具体战场战争的把握,现在他还是不如这些军中名将甚远。
当天色渐晚,彭拓方才告退,龙羿拉着彭拓地手,动情的道:“孤得上将军,就如鱼得水,西北军务,将军尽管放手去做,孤把大本营总帅的位置给你留着!”说着又命东宫侍讲、翰林学士慕容复笔墨伺候,口述一诗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言罢便将此诗赐予彭拓,这等恩遇,令得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彭拓拜伏在地,泣声道:“臣有何德何能,敢当殿下此誉,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殿下!”他再三叩拜,才姗姗离去。
龙羿待他走后,便阴沉下脸来,问道:“苏老,你看如何?”
自屏风后缓缓走出的苏梦晓一笑道:“其人该是数十年一出的良将,若殿下能收其心,当为臂助!”
龙羿苦笑道:“孤怕的就是这个,赫连威提拔他于寒微草莽,称得上是雪中送碳;如今他已功成名就,孤再怎么赏赐,也不过就是个锦上添花罢了!怎又比得上赫连威对他的知遇之恩!今世名将,此人当属第一,孤实在不忍以莫须有之罪,害他性命!”
苏梦晓正色道:“殿下何不将他调出西北,削去赫连威一只羽翼!”
龙羿幽幽道:“孤又何曾不想!只是赫连威那里唉”
汉元1681年,西元1479年,来自帝**事学院502班的一场讨论,将这段一百年前的陈年往事又完整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教员:“同学们,你们谁来讲解一下《帝国战史》第二十三篇圣祖皇帝召见彭拓大将的台前幕后!”
军事学员甲:“先生,我请求发言。”
教员:“请求获准。”
军事学员甲:“第二十三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圣祖永旭大帝是决意要削藩的,第一个下刀对象便是广东郑元举,所以才对西北强藩赫连威格外忍耐,并采用了怀柔策略蓄意拉拢西北头号大将彭拓!“
军事学员乙起身反驳道:“可从所发生的历史来看,这种怀柔策略是失败的!圣祖皇帝的失败,导致后来帝国在内战中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军事学员甲冷笑道:“这位同学,请你不要忘记,圣祖陛下也是人,他不可能像你这般预知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作为帝国未来的军官,我们都知道,军事与政治两者间的关系,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彭拓并非是赫连威,圣祖陛下在当时可以调任或除去彭拓,可这会引发什么样的政治后果呢?其一,赫连威惶恐不安之下,会立刻发动叛乱,彻底打破圣祖皇帝陛下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削藩战略部署;其二,彭拓并非野心家,当时谁又能断定他会必反无疑!反迹未现而无故诛杀大将,只怕会彻底失去人心军心;其三,彭拓可是战功卓著的安西大都护、一级上将,调任的话,当时只剩两种选择,平调安北大都护或升任帝**三长官,前者会增加赫连威谋反的兵力资源,后者会泄露帝国核心军事机密,明升暗降的一类把戏,可能同样会导致第一种后果,即使是圣祖陛下,他也同样赌不起,政治因素决定了圣祖陛下的选择,而历史证明这种选择并没有完全失败,否则也就不会有彭拓与呼兰人的洛阳之战,偃师之陨!”
教员鼓掌道:“说的好!看来这完全可以成为你毕业论文的选题啊!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彭拓在帝国内战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同学们继续踊跃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