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元使节团北返归国再次路过长安时,赫连威即将称帝几乎已是个公开的秘密。街头巷尾间甚至有人说赫连威把龙袍都造好了,只等择日登基。
罗娜听了后只是笑笑,亲自去陇西郡王府拜访了赫连威。
“外面弄了个沸沸扬扬,王爷倒是在家中安如泰山啊!本使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换个称呼,留在长安参加陛下的登基大典呢?”
赫连威哪里敢要这位代表着大元帝国的使节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最近帝都方面新闻司有个叫田小山的,每日家都在散播谣言说自己为了想当皇帝,不惜投靠呼兰人来卖国求荣!
虽说自己确实割让了些土地卖了点国,可密约中割让的不过是玉门关以西和漠南漠北地,并没卖出一寸汉人土地,何况以后他若是统一了全国,以大汉强大的国力,再把那些土地拿回来也并非难事,姓田的家伙居然说他是石敬塘第二(石敬塘,五代十国时后晋的开国皇帝,沙陀人。西元936-942在位。因为向辽国称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而被作为汉奸的典型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他并非汉人,汉奸什么的也说不上,如果大家坚持这一点,也就等同于承认胡人在接受汉文化后即等同于汉人这一民族政策了),真是太过分了!他如果愿意做呼兰人的儿皇帝,以他原先在大汉帝国中的地位权势,又何苦兴师动众来行谋反大逆之举?作个威风王爷不也是一样?
这种当口上,他惟恐撇不清与呼兰人的关系,哪里敢明目张胆跟呼兰人站在明处,把酒言欢!他苦心经营了一辈子,为的就是一统天下,这汉奸帽子一旦戴上(赫连威大叫:“俺也不是汉人,你们干吗都用这种眼光看着我?),再想拿下来可就难了!(呵呵,中国人能够忍受各种事物,但绝不会忍受一个汉奸来做中国之主!)
面对罗娜的刻意示好,赫连威只能苦笑道:“多谢三夫人一番美意,只是天下未平,百姓尚在水深火热之中,登基又从何谈起?”他旋又话锋一转道:“等本王决心底定之日,自然会事先通知大元上国!以全贵我两邦之厚谊!”
罗娜似笑非笑道:“那我就在统万城敬候陛下的践祚佳音了!”她不再坚持留在长安以大元使节的身份参加赫连威的登基大典,顿时让赫连威大大松了口气,连声笑道:“待到机会成熟,本王一定亲自邀请三夫人来长安作客!”
罗娜回到驿馆,宫正虎便来请示她关于西北工作的下一步指示!
动人的双眸静静地望着无尽的前方,罗娜半晌才幽幽道:“下一步吗?看来咱们得重新找个代理人了!”
宫正虎眼珠一转道:“大人,属下倒认为有个合适的人选……”
重熙二十年十月十六日,汴梁将军马堂在洛阳孤守百余日待援无望后,终于升起白旗向赫连威内侄鲜于柯开城投降,洛阳为天下之中,九朝故都,虽然并非省会,却比一般的省会城市还著名,一朝陷落,天下震动。
帝国金陵街头上已开始出现来自各大高等学府学生充满愤怒的抗议声,甚至身着黑裙白袜的女生们也出现在了抗议人群行列中。
“**!百姓遭殃!”这是帝都民生经济学院打出的标语,为北方沦陷区百姓打抱不平的。
“问今日之九州,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是帝国大学文学院的标语,为帝国尊严一再遭到践踏而痛心疾首的。
“打倒反贼头子赫连威!”十五岁年纪的少年军校生打出的横幅最为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军部无能,累死三军!”这标语一箭中的,直指问题核心,落款却是帝国理工大学。
“荣记纺织,为我大汉将士加油!”呃,打这标语的不是学子,乃是金陵荣记纺织厂趁机出来打广告,俗语叫嘎日哄的便是。
一**的街头游行让帝都治安厅感到极其紧张,不得不派出大量治安官与员警上街维持秩序,并在内城政事堂加派岗哨,以防学生娃娃们一时头脑发热冲入代表朝廷权威的中书、门下省。(皇宫一年到头有军队和侍卫把守,倒用不着治安厅来担心)
最后把内务尚书魏成梁也给惊动了,戴有红袖标、穿着黑制服的内务部队一上街,大多人也就老实了。但仍有一些流言在人群中传播不息。
“你知道吗,听说朝廷应对叛乱反应迟缓,乃是出于(当)今(皇)上的授意,近卫军团几次请战,都曾被今上驳回了!你说今上他是不是怯战了?”
“放屁!官家明明都渡江北上御驾亲征了,你还敢说他怯战!这叫总体战略懂吗你?不懂就不要说这些白目话!”
“唉!不要吵了!两位客官是从外地来的所以不知道,咱们皇上从小就性格刚毅,平定槿花之乱那会儿,把这京城里的皇宫王府都给用大炮轰平了!这样的人,哪里会怯战呢!他老人家高瞻远瞩,一目千里,只是我们不明白他老人家的意图罢了!”
“你们听说了吗?叛乱头子赫连威要称帝建国了,看来是打定主意要跟咱们万岁爷争江山了!”
“呸!什么争江山?凭他个投靠呼兰人的塞北胡种也配?咱们汉家的皇帝,自然要汉人来做!什么时候轮到这些个外族鬼子了!”
“听说朝廷里最近也很不安稳,白相爷跟咱万爷也开始生分了……什么?不能讲?我说说有什么关系……”
重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赫连威在长安称帝建国,国号大凉,都长安,以原汉陇西郡王世子赫连筱为太子,封秦王。以原汉陕西布政使鱼朝安为中书令。封原汉兰州将军次子赫连徼为陇王。三子赫连蛮为晋王。彭拓为魏王,特授元帅衔。庞谋为鲁王。祁容为赵王。余者如右北平侯戴英明等封侯者十七人,大大鼓舞和凝聚了西北军团的军心士气,只有彭拓在接到封王诏书后深深叹了口气,默然接下。
赫连威在即位诏书中言道:“汉本为华夏正统,奈何素重东南而轻西北,东南日日歌舞升平,金粉奢华;而西北子民为汉戍边数十载,使无数青壮为国捐躯,家家均有丧夫丧子者,饥寒交迫,贫苦难忍,朕不忍见故乡子民困苦至此,故承受天命,称帝建国,以交好友邦,造福桑梓,解万民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待统一天下之日,必以史为鉴,平等厚待我华夏子民。……”意思就是说大汉帝国一向只重视东南富庶之地,中央政府只知道自己在江南过好起子,看不起贫瘠的大西北,只在和呼兰人打战时才想起在西北征兵,大大地亏待西北人了,他是为西北百姓请命才与呼兰人缓和关系并称帝建国,将来统一全国,必不再犯大汉同样的错误等等。
这道诏书虽然有点小家子气,却赢得了不少西北百姓的感情认同(唉,台湾政客就是这么拉选票的),新生的大凉政权,终于初步稳固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