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就像我们在书上看到的宋人那样,穿着宽大的长袍子,礼貌而狡诈?”
“乔治,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富有而强大,是这个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甚至比罗马帝国还古老得多!”
两个少年,迎着扑面的海风,远远地眺望着东方,目光中充满着期待和好奇。
从踏上这个神秘古国的第一天开始,亚伯拉罕.密尔顿.林肯就感觉到了战争的气息。
作为葡萄牙林肯家族的法定继承人,亚伯拉罕参加了流亡政府的留汉幼童计划,经过多次考核与选拔,亚伯拉罕.林肯终于拿到了通往东方的船票。
在这五百名幼童里,年纪最小的只有六、七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五岁,亚伯拉罕.林肯出身葡萄牙韦尔德堡公爵世家,身为韦尔德堡公爵继承人和葡萄牙大主教的教子,他在这群小留学生当中,几乎已是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
与同时代的欧洲普通贵族子弟不同,亚伯拉罕并不以会拼写自己的名字就感到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勤奋,使得所有相识的长辈都为之赞叹不已。
在经历了亡国之痛后,这个平日只知埋头读书的少年仿佛也一下子成熟了很多,所以当父亲为他介绍女王特使之后,他毫不犹豫的表示自己愿意去东方。
当时女王特使目光中的诧异与惊讶,亚伯拉罕至今还印象深刻,特使拜访韦尔德堡公爵,原先只不过是需要在其领地中选拔一些聪颖好学的幼童,对于贵族纨绔子弟,女王一则不抱好感,二则担心引起西班牙占领当局的注意,所以并不要求贵族子弟在幼童计划中占居多数。
作为韦尔德堡公爵继承人的亚伯拉罕,如果想前往东方,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放弃公爵继承权,对外宣布意外身亡,改名换姓才能得以走出国门,而且除非是日后复国成功,否则他将终身不能返回故国。
所以当对东方充满着无限向往的亚伯拉罕进入大汉帝国的心脏――帝都金陵之时,看到的一切不禁令他错愕不已。
“帝国万岁!”
“打倒呼兰侵略者!”
“我操/他呼兰小鬼子十九代祖宗的奶奶!”
坐在马车内,亚伯拉罕有些不知所措地观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穿流不息的游行民众、站在用桌椅临时搭就的演讲台上慷慨陈词的书生、征兵处门口的人头涌涌,以及衣着华贵并在纵火焚烧着刚买来的战争债卷的青年学生,在那名学生的周围,亚伯拉罕看到的只是对战争的一片狂热!
上帝啊!这个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年轻的韦尔德堡继承人在接受女王的接见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珂罗兰静静地看了他半晌,忽尔一笑道:“不用担心!小密尔顿,这并不是战神玛尔斯的故乡!”
“你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国家正在遭受侵略,野蛮而无知的呼兰人,正在唤醒这个伟大民族的灵魂,而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正有意用刀锋与战火重返世界之颠!”
珂罗兰的目光依然是那么平静,目光中却多了一种战斗的狂热:“小密尔顿,你今天所看到的,正是这个帝国面临侵略时爆发出的愤怒,我们如果要在西班牙人手里夺回我们的国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我们需要大量的军官和将领,现在你能否告诉我,你是想去威武的陆军?还是光荣的海军?”
有些内向的早熟少年想了想才道:“尊贵的女王陛下!我不想去军队,事实上,我对这个国家文明传承不息的秘密更感到好奇!”
珂罗兰深知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充足的行政、文化和科技人才,就算葡萄牙全民皆兵,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欧洲强国。
虽然亚伯拉罕没有选择成为目前流亡政府最迫切需要的军事人才,珂罗兰还是表示了她的喜悦,道:“小密尔顿,这个国家的文官制度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希望你将来能学有所成,帮助我们的国家走向昌盛!”
此刻的葡萄牙女王也没有想到,正是站在她面前的这个过于早熟和有些忧郁的少年,日后担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联合王国首任红衣大主教,一手创建了里斯本教派(里斯本教派:将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基督教教派,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杰出成果,自十五世纪初开始流行,瓦解了黑暗的罗马教廷裁判所制度,在此后的近一千年里,几乎成为了基督教内最大的教派)并差点成为了罗马教皇(没有成为教皇的幕后原因是大汉帝国不希望再看到一个强势的罗马教廷),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其实在留汉幼童计划敲定之时,这种为双方的合作而建立共同价值观和利益观已是一种必然,延续了七个世纪之久的留汉幼童计划和里斯本教派,正是汉葡千年同盟的基础所在。
正如后世一位欧洲历史学家所感叹的那样:“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在葡西利亚联合王国,你不到中国去镀金,就不可能成为高级官员,作为大汉帝国在欧洲的忠实代言人,葡萄牙的少年贵族们,把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遥远的东方,里斯本教派的神甫和骑士们,更把侍奉中国最高统治者看得跟侍奉上帝一样重要。葡萄牙人为大汉献上了他们的忠诚,而作为交换,葡萄牙也成为了欧洲永远的五大强国之一,纵观世界历史,这是罕见的,也是唯一的。”
正当一群群葡萄牙幼童以敬畏而好奇的目光不断在打量这个庞大帝国的同时,我们的皇帝陛下却陷入了为钱发愁的窘境,尽管帝国政府与议政院通过了卫国战争法案,但那些钱一时间无法到位,而且那都是政府债卷,将来是要还的。如果不想政府信用破产,就得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以如今帝国财政的惨状,不要说武装一百个新式军团,武装十个旧式军团也得趴下,军部省与度支省经过数次协商无果,只能把皮球踢到龙羿这里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龙羿纵然贵为天子也只能接受现实,根据帝国目前的财力物力,龙羿最终同意在帝国南方、北方各征召两个军团的兵力(旧式军团,热兵器武装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下),但近卫军团必须按照新式军团的标准武装到位。
这么多的新建军团,甚至还有刚刚投诚过来的彭拓旧部,都需要大量的优秀军官充实,新建军团没有半年到一年的训练,根本无法进入实战,可呼兰人的攻势已迫在眉睫,那些西北老兵就不同了,他们吃苦耐劳,又是打惯了仗的,对于这几万西北军的战斗力,不可否认龙羿还是相当看重,原先的叛将不好全数撤换,就必须调派更多忠诚可靠的中下级军官,还不能伤及西北将士的军心,龙羿心下委实有些作难。
一个还有些稚嫩的身影出现在龙羿眼前:“陛下,小臣愿前往西北军中效力!”
“梁赞,你小小年纪,何以担当大任?”
“当日之霍骠姚(即霍去病,十八岁为骠姚校尉,二十四岁逝世,短短六年的军事生涯中,屡破匈奴,封狼居胥,授冠军侯,使匈奴哀歌不断,漠南再无王庭,后世冠军之称便由此而来,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使其成为汉家军神!),亦是十八岁领兵出塞,小臣不敢比肩于前贤,能领一营之兵足矣!”
大汉军制,二三百人为一小营,四五百人为大营,梁赞身为黄埔军校首席生毕业,被誉为“幼狮”,一年来又在龙羿身边修习为将之道,他自言能带一营之兵,倒也不是夸口,龙羿本不想早早放他出去,但见他眼中满是跃跃欲试之情,忽尔心中一动,笑道:“尔年纪幼小,资历尚浅,去西北军中,他们岂能服你!”
梁赞一挺胸膛,自信满满地道:“军人当以军功为先,若不能服众,何以为将!”
自彭拓死后,一直有些闷闷不乐的龙羿终于大笑道:“好!你且去西北军中,一年之内若不能立下让朕满意的武勋,朕就加倍罚你!”
却不想君臣之间这短短几句话语,造就了继彭拓之后,西北军又一代名将的不败神话,这又是后话了。
小臂上的伤口终于好了,就是还有点痒,以后一天一更不敢说,两天一章还是有保证的,绝对不会跳票,请大家继续支持话茶,给我更新的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