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留守大营的小渠帅已经等了一天一夜了还是没有等到杨凤回来,他的心里已经慌了,这种大事可不是他们负担的起的,幸好杨凤走的时候留下了交代,他也不至于过于手足无措,但还是一晚上没睡好啊!
一大早,顶着两只熊猫眼的小渠帅就立马下达了命令,全军拔营向榆次撤退,但这天下哪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事啊!
大营东面不到一里处,赵云、陈到、杨凤三人带着三百亲卫隐藏在树木中间。
“赵将军,黑山军看来要西撤了,我们真的不追吗?”陈到看到八千黑山兵有了拔营的动作忍不住向赵云问道。
“我们的任务是堵住黑山军,看军师的意思最后是要完全收降黑山军的,我们跟在他们后面吊着就是了。”赵云看着前方的黑山军淡淡的说道。
“我已经将杨校尉之事上报州牧大人,想必明日就会有消息,杨校尉还请稍安勿躁!”赵云瞟了杨凤一样说道。
杨凤这里哪敢托大,马上毕恭毕敬道:“又来赵将军了,一切听凭主公做主!”
杨凤这个时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昨天虽说最后是自己主动投降的,但他心里清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对方信任的,虽说自己已经将自己此行的所有计划和目的以及自己所知道的黑山军的情况都告诉赵云了,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来证明啊!好在今天早上留守的八千黑山兵和自己给赵云交代的一样向西撤退了,自己这才算是得到了最基础的信任,人家赵云也才会给自己说一声已经将情况报告给太原方面了。
杨凤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赵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赵云只管带着兵马吊在八千黑山军的后面等着合围榆次就是了。
张燕现在已经是第二此接到太原的书信了。
自从两天前将杨凤赶出了榆次城张燕就计划着带着自己的二十八万大军去攻打太原了,但二十八万人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调动起来的。还没等到他跨出榆次城门太原方向就送来书信了。
那封书信是这么写的:
“大汉征北将军、并州牧、宜城乡候刘备致书黑山军大渠帅张燕阁下:
自黄巾以来,生民系于倒悬、社稷危如累卵,虽是张角叛逆之过,然桓灵二朝亦不可免于罪矣。大渠帅起兵乃为天下世家豪门酒肉臭塞闾里而百姓难有糠草以为食也!又见黄巾之众一味挟裹,只知破家灭户而不知安民维稳,遂改以黑山为号,至中平元年,关东诸侯齐讨董卓之时又遵三公之诏而欲起义兵,虽未成行、亦显忠良之志。今并州新安而大渠帅即率众就食,备实不忍并州百姓再遭祸乱,故遣书阁下,可否给并州一片安宁。备亦知百万黑山之众无裹服之米、无蔽体之衣,备原以五十万石粮草以资大渠帅,还望我双方守望相助,同守并州。”
张燕当是可是一连看了好几遍,这是刘备服软了啊!还给五十万石粮草呢!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吗?要是真的能这么拿到了五十万石粮草还打个什么仗?傻子采取打仗,打仗不死人吗?这有自己手上有人自己才是大渠帅啊!不信看看黑山军名义上的老大杨凤、还不
是整天像个狗一样的在自己旁边活着,自己想让他干嘛他就得干嘛!
张燕赶忙召集了睦固陶升二人将这件事给两个人一说,两人当是也很震惊啊!我们不会是碰到了一个假并州老大吧,好歹你也打上两仗再投降啊!这么快就投降对于一直被人家压着打的黑山军来说实在是太不习惯了。
就见陶升坐在那里扭捏了半天这才开口道:“大帅,不会是太原那些人再算计我们吧?”
听了陶升的话张燕明显冷静了一些,就连一项大大咧咧的睦固也隐隐有些不安起来,就见睦固直直的盯着陶升看了几息,心有所悸的说道:“你一说我怎么就感觉不踏实了呢?”说罢又看向张燕:“大帅,我们这群人就你脑子好使,你可得给我们照应着。”
张燕则是越想越不对劲,一转头向着旁边的胡才问道:“刘备此人到底可信不可信?”
胡才也是一阵懵,不知道说什么好,计划里可是没有求降这些事的啊!一紧张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
张燕见状又是怀疑了几分,语气明显的狠戾了一些:“说!”
胡才哪里敢怠慢,忽的想起临行时军事交代过不知道怎么应对的时候就说实话,当下便开口说道:“大帅听小人说,要说刘备此人还真是个仁主,收纳了洛阳五十万流民和我们白波谷众人不说,还给他们民屯,”说到这里胡才赶忙又解释了一句:“就是每年只收三成粮税,剩下的税赋像是口赋、算赋什么的都没有了,就连每年一个月的徭役也是管饭给工钱的,平时也宗室给百姓找些活去干,也好让百姓挣些钱贴补家用。”胡才稍一停顿又说道:“就连各地的孤寡老人和幼子也被刘备集中在了养老院和抚幼院内有他出钱养着。”
张燕的眼中多了几丝不可置信,“刘备那么好你怎么还跑到我这里来了!”
胡才灿灿的笑了两声:“这不是刘备他对我们这些降将很一般嘛!”
张燕没好气的瞥了一样胡才,转过头来看向睦固陶升二人,就见两人都将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满的不敢置信,张燕假装大声咳嗽一声才将两人从自己的幻想中解放了出来。
张燕:“两位大帅以为如何?”
陶升看起来还是震惊不以,半天了才挤出了一个字:“好!”
张燕:“怎么好?”
陶升怔怔的看向张燕:“只收三成的粮税啊!除此之外都没了,徭役还是管吃给工钱的,如何能不好?”
“是啊是啊!”一旁的睦固立马出声附和道:“要是当年有这样的人该我当州牧我也不会干这个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了。”
张燕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两个人已经被刘备的仁德折服了,虽然现在因为自己手中的权利不会主动向刘备投降,但他们对于刘备的好感已经直线上升了。不说陶升睦固二人,就连张燕自己也已经对刘备升起了无尽的崇敬之情了,他们都是从农民一刀一枪拼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当年的他们是这天底下最为穷苦最为卑贱的群体了,虽然大汉的粮税并不高,只有三十税一,高的时候也不过十五税一,但其他的税多啊
!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一年耕种所得能剩下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三成的粮食也只是勉强够吃而已,一旦家里有人生病或是遇到了灾荒之年,一家人立马就过不下去了。到了那个时候怎么办?只能将地卖给世家大族了,到了这一步那就算是佃农了,佃农好吗?遇到一个仁慈的主家一年填饱肚子是不成问题的,但要是遇到一个苛刻的主家那你就等着受罪吧!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就算是人家让你补种他家的田了你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有的是存粮,就算是家族的所有耕地两三年不种地都够吃,但你呢?只要一年没地种就是流民了。就只能靠着乞讨偷窃过日子了,那才是真的不见天日的苦日子啊!单是想想,就算现在掌管百万人的张燕的心里都冷飕飕的害怕!
再次看了看恍恍惚惚的陶升睦固二人,张燕无奈的摇了摇头:‘算了,还是我自己拿了一个主意吧!’当下便写了一封回信交给了那个信使让带了回去,只是经过了这件事张燕也不敢就进兵了,好歹城中的粮食还能支撑五六天,张燕打算再等等,先看看太原的反应再说。
白绕部和于毒部十六万人已经开始安置了,按照计划由孙乾负责将白绕部七万多人安置在西河郡黄河以东地区,由田丰负责将白绕部八万人吗带到朔方郡交给娄圭,准备开垦后套平原之用,再加上由田豫负责的阳泉附近的四万人。萧冉这一段时间单单物资调配就忙的焦头烂额。
因为田豫去了阳泉,所以工矿企业的事都落在了萧冉身上,虽然这一段时间没有打算生产,但相关的实验工作却一直都在进行,像是煤炭焦化,炼钢,机床改进,水力稳定应用这些项目都没有停下来,虽然萧冉也给过那些人相关的图册和生产办法,但萧冉最多就算个嘴炮,和实际生产的差距太大了。像是煤炭焦化,萧冉知道焦炭是由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过干馏而获得的,也知道干馏就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分解让里面的各种气体出来后最后剩下的残渣就是焦炭了。问题是这个密闭的炉子要怎么建,耐火砖什么的怎么生产,1000℃的高温如何达到,温度如何测量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确定的。因此萧冉昨天刚刚去过西边大山中的重点厂矿和库房看了看,就现在的接过来看干得还不错,焦炭已经可以生产但还是不稳定,钢也算是练出来了,齿轮什么的也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水力也基本可以平稳的应用了,所以接下来萧冉的厂矿企业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许多以前造不出来的东西也可以造出来了,而且炼钢对于锻压机也是一个解放,生产力也会大大提高,萧冉也不会再次面对去年那样没有合适农具可以使用的尴尬情况了,没办法,去年的厂矿生产力实在是底下,等到出兵北征南匈奴的时候萧冉也才刚刚给大军换装完毕,什么计划上的曲辕犁啊!铁锨、锄头什么的也还只是在计划上而已,要不是刘备麾下的马多,耕种的时候萧冉不顾那些武将的一再阻挠在他们及其心痛的情况下将数万匹战马也下放到了田里耕地的话还真不能保证粮食按时种上。再加上百万黑山军快要收降,萧冉不得不将手底下的资源着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