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听到这话,微微蹙了下眉头,然后看着面前的徐冰,有些不悦。可一旁的李铁跟李钟见状,都纷纷劝说着说:
“苗姐儿快回去吧,今儿于情于理你都得回去。”
“是啊,这有我跟你李铁哥呢,足够了,啊。”
徐苗心知李铁话里话外的意思,于情于理这个词,她是明白的。只要她还是徐苗,她还是徐家的孙女,这那边有啥事儿,她都不能躲了。
轻叹口气点点头,没有理会徐冰,而是径自回了屋,跟徐芽一起换了身衣服,三郎跟小五已经开始吃早饭,打算一会儿去书院。
徐苗看着他们哥俩想了一下,说:“你们快点吃,然后直接背着书包去老宅那边,认完了亲直接去上学,知道吗?”
“嗯!”两个孩子认真的点头,徐苗又给他们倒了杯豆浆,她跟徐芽咋地都好,就算老宅那边不留吃早饭,等认完了亲,回来吃也一样,可三郎跟小五不同。
这俩孩子吃饭的功夫,徐冰等在院子里就不乐意了,迈步来到屋里,一看三郎跟小五在吃饭,顿时大着嗓门开口道:
“你们这是干啥,那边就等你们过去了,家里人都起来了,等着让新媳妇儿认亲,你们可倒好,倒先吃上饭了,怎么那么没有规矩?让长辈等着好啊!”
徐家姐弟四人平日里,根本没有如此吵吵吧火的,这一大早徐冰就这么能哇啦,还真是让人挺不悦的。小五年纪小,可也懂得不舒服,皱着小眉头撅着嘴不说话。
三郎瞅着弟弟受委屈了,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原本已经打算放下樊碗筷的,又盛了一碗小米粥,然后慢条斯理的喝了起来,还给小五又剥了个鸡蛋。徐苗跟徐芽根本没理徐冰,而是开始收拾屋子。
一时之间,徐冰被晾在了一旁,十分不悦的瞅着他们姐弟四个,牙齿咬的“咯吱咯吱”作响,冲动的上前就要掀桌子,徐苗眼尖,赶紧来到她面前,阻止了她的动作,开口问道:
“老姑,你要干啥?”
“干啥?看不出来吗?”徐冰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徐苗瞅着跟自己个头一般高的徐冰,冷笑了一下,这家伙还真是有胆儿做没胆儿承认,庄稼院的人最忌讳的就是糟蹋粮食。
生气掀桌的不是没有,但那基本上都是一家之主能做出来的事儿,当然,能做出来的,那也得掂量一下做完的后果,这徐冰敢做却不敢说,倒也真是让人醉了。
“呵呵老姑你也挺有意思啊,来我们家掀桌子,你还真能下得去那手。”
“你目无尊长,让你爷、你奶在那边等,他们俩还在这吃饭,你们过去家里,能少了你们吃的吗?”徐冰不甘示弱,理直气壮的说着。
徐苗懒得理她,白了一眼之后又说:“三郎、小五吃完要去念书,见过嫂子之后,他们就要去书院了,难道还让他们饿着肚子?老姑,我们不奢求你体谅点儿,但你也别太过分,这是我们的徐家,不是老宅。”
一番争吵之后,自然是徐苗这边完胜,徐冰惹了一肚子的气,也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只能嘟着嘴,一脸愤慨的扭头回家。徐苗心里清楚,这自家老姑回了家,会跟老宅那边的人说什么不用猜也知道。
翻了个眼皮,等三郎、小五收拾好之后,姐弟四人这才回了老宅,大房、二房、三房的都到了,就连小辈的孩子们,都穿戴整齐的等在这里。
不过还真不存在什么迟到一说,因为即便这些人都到了,可新媳妇还没有到,主角都没来呢,也就不着急了。徐苗带着弟弟、妹妹给徐老爷子、吕氏打招呼,然后本分的站在一旁等着。
屋子里的气压很低,谁都没有吱声,吕氏一脸阴沉,徐老爷子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冯氏不愿意的一个劲儿小声嘟囔,什么没规矩、什么懒惰之类的话一个劲儿的往外说。
再看郑氏的面色,还真是不咋好看,自己的儿媳妇在新婚第一天就睡得晚,这放在哪儿都说不过去的。眼瞅着这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新房那边仍旧没有任何声音,三郎跟小五这边是真的不能再等了。
徐苗伸手,帮着三郎跟小五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在三郎耳边轻声地说:
“你们先去书院吧,等中午回来再见嫂子也行,别耽误了念书。”
“嗯。”三郎轻轻地点头,拉着小五打算悄默声息的退出屋子,可这刚有所动作,那边徐冰就看见了,尖着嗓子开口问道:
“三郎,你要干啥去?”
这一嗓子出来,顿时屋子里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了三郎跟小五的身上,吕氏看见两个孩子身上的布兜子,面色更是成了墨色,眉头蹙成了一个结。
三郎见躲不过去,只能照实的说道:“到点儿了,我跟小五要去书院念书了,迟了就该被罚了。”古代的书院规矩大,顶撞夫子、上课迟到,那都是要挨竹条的。
吕氏听到这要去念书,顿时不乐意了,拍了下炕板,冷着一张脸开口道:“还要念书?今儿是你们嫂子认亲的日子,事大事小分不出来?你们夫子就是这么教的吗,啊?!”
声音洪亮,杏目圆睁,满脸怒气。这吕氏此刻心里正火大的时候,新媳妇新婚第一日就晚起,这在农村那是绝对不合规矩的,可偏偏那孙媳妇是镇上嫁过来的,而且这会儿小两口都没露面,她不好发作什么。
可隐忍又不是吕氏能做出来的事情,这会儿偏偏赶上了三郎,那还不借题发挥,先骂个人舒坦一下心里。可徐苗姐弟几个就不乐意了,原本就不打算过来,这来了人也不出现,还在这儿傻等,她跟徐芽能等,俩上学怎么等。
都这会儿了,再晚点儿走那就真迟到了,做奶奶的不支持孙子去念书,还反口说孩子去上学是分不清事大事小,还有没有点儿道理可言。